早讀

一面說「一日之計在於晨」,一面逼迫我們將時間浪費在機械的朗讀之上,早讀不愧為兩千年封建教育的完美傳承及在應試教育下的充分發展。朗讀從來都是最低效,卻最簡單的學習方法(如果這也稱得上學習),它不啟發思維,反而有效地固化思維。
按照學校的預期,我們一遍遍讀書的結果,就是將古文像順口溜一樣從嘴裏流從來,英語單詞就算不會用,也全部牢記於心,便可一舉兩得:一方面適合應試,還可美其名曰提高古代文學素養,實則將一輩子都用不到的垃圾塞進大腦;另一方面能禁錮學生的思想和活力,培養馴服的學生,學校大可以用所謂「朗朗書聲」宣言「府學傳統」(確實是封建傳統),博取那些保守派的青睞。
而對學生來說,這簡直是反智之舉,那些不需要費多大力氣就能背出來,又沒有背誦價值的東西,明明高考前隨便背一下即可。為區區6分,每天做「反復朗讀」,「讀出精神」這種荒唐的形式主義儀式有何必要?所以學生在早讀最好的做法是睡覺。既然不能做別的事,那不如利用時間好好休息一下。
如果真的能這樣,我倒也不至於寫這篇。事實上,睡覺也是被禁止的。校領導每日在教室後巡邏,將可憐的學生從不可遏製的困意中強行拉出,還要加上精神攻擊,站在道德製高點職責他們懶惰,意誌薄弱,好像虧欠了他什麽一樣。確實,作為獄卒,他盡忠職守。然而現在在提意誌力,是否有些過時?現在是2023年,不是大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