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化引用與闡釋
什麼是工具化的使用?其本質特徵在於:沒有闡釋,只有引用。而走出工具化引用的一個可能途徑即是加之以闡釋。
一切都在生長;一切都在死亡。
評史鐵生《命若琴絃》
人真的必須依靠意義生活嗎?抑或意義只是一個新近的、淺表的社會文化構建?
AI之世界/真理體系不具有可錯性,因而也就不可能容納某種最起碼的顛覆性力量。這種力量,換言之就是創造。
高一高二時讀了不少加繆的著作,到高三時結合所學寫下一些我個人的理解,算是一點總結吧。
或許求真之人終能到達世界的外部,她終於理解了她的存在之謎。她也將看到大海的真實,體會到存在的廣遠。但她的問句仍回蕩在空氣裡:「我想知道,你是誰畫的?」
「我失去了一只臂膀,就睜開了一只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