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至死?
不喜歡《娛樂至死》。前期觀點還有些新意,後面就開始翻來覆去,越看越無聊。這本書自身已經落入它所批判的娛樂化陷阱之中,占據大量篇幅的事例列舉與其說是佐證觀點,不如說是以諧謔的筆調取悅讀者,真正重要的分析部分卻差強人意、視角片面。它的寫作方式符合於暢銷書的結構,雜亂無章,觀點先行,所以不論有多大的影響力,它也不過是一本暢銷書,充其量給普羅大眾看個樂子,沒有足夠的學術深度。
這本書的暢銷本身就是對書中觀點的反諷,波茲曼過於強調一種媒介固有的話語模式特征及其對社會文化的影響,仿佛文化異化的罪魁禍首就是媒介,而忽略了社會文化對媒介形式的反作用、過濾和篩選。事實上,總是人選擇媒介。在娛樂化的社會文化下,印刷品也不能保持其身為公眾理性代表的形象,也走向了取悅讀者的暢銷書形式,其特征就是如今盛行的精美圖像化包裝和排版。當一個社會發展到這種程度,批判的對象就不能局限於某個媒介本身了。對於「電視」這個媒介的執著和憤恨,致使作者無法看到媒介背後掩藏的社會精神狀況(例如虛無主義),也自然地導致了預言的失效——電視被流媒體取代,當今已然式微。